第五百二十九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_我在现代留过学
笔趣阁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百二十九章 招安潮下的海贼们(2)

  在未来,还将不断发生。

  ……………………

  明州治所在如今乃是觐县。

  此时此刻,执掌着明州大权,并兼任着提举明州市舶司的朝散大夫、直龙图阁陈睦,正恭恭敬敬的将带来的贡品,放到一个小小的坟茔前。

  小小的坟丘前,有着数不清的祭拜痕迹。

  都是过去数十年,历任的明州知州以及觐县县令还有当地士绅们祭扫留下的痕迹。

  坟丘上无碑,这说明死者年纪很小。

  然而,坟茔前明显的祭扫痕迹,又说明了死者的身份极为显赫、特殊。

  以至于,最近十几年中,不止官府不断祭扫。

  地方士绅甚至百姓也都来祭拜过。

  显然死者的父祖,不仅仅位高权重,而且还在觐县甚至明州有着极高的威望。

  而符合这个条件的人,只有一个人——故宰相、守司空、荆国公王安石。

  于是,这座坟茔的主人,也就呼之欲出了。

  王安石早夭的长女,也是他最喜欢的女儿——王觐。

  这个,在他在觐县为官时出生,同时也不幸早夭于此的小女孩。

  恐怕永远不想到,在其死后将近三十年的今天。

  依然有着无数陌生人,纷至沓来,前来祭扫。

  而今天是王觐的忌日。

  所以,不止陈睦这个待制级别的明州知州亲自祭扫。

  明州士绅们,更是排着队来上香。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王觐是王安石爱女。

  也是因为,明州素来就是新学的根据地和发源地。

  明州士人,基本都是新学门生。

  不客气的说,这里就是新学的大本营之一!

  陈睦静静的看着自己面前的小小坟包。

  他没有回头,只是默默的说道:“小娘子,您的妹妹,如今与吴氏和离了,恩相的愿望终于达成了!”

  恩相的女儿,嫁给了吴充的儿子。

  这是很多新党大臣,所无法接受,却又无可奈何的现实。

  因为吴充是死硬的旧党顽固。

  不止在王安石在朝时,与新党为难,其在王安石罢相后,几乎毁掉了新法。

  所以吴家是新党大臣眼中的眼中钉!

  绝大多数新党成员,宁愿和司马光和解,也绝不会给吴家好脸色。

  现在吴、王两家的婚姻,终于以和离结束。

  新党大臣们无不弹冠相庆。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事情过程中,宫中的官家表现出了耐人寻味的态度。

  吴安持——他亲手关进太学的。

  吴家和王家和离的事情,他看似没有参与。

  但实际上呢?

  明眼人都知道,在吴安持被送入太学后,吏部的王子韶还有太学的陆佃,为什么敢明目张胆的针对吴家,背后要没有宫里面的支持,借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的。

  而吴家在这个过程里的表现,更是证明了这一点——素来依仗着家世,喜欢告状的吴家人,这次安静如鸡,连惯用的撒泼打滚都没有用,不过半个月,就乖乖的将王家人昔年的嫁妆,原封不动的送回了江宁。

  吴、王两家的婚约,在没有惊动任何人,同时也在无数人的注视下,悄然结束。

  这意味着什么?

  聪明的新党大臣们,已经在弹冠相庆了——先帝果然交代过官家啊!

  只等官家亲政……我等就将再次高举介甫相公的新法旗帜,再次开始变法。

  但旧党元老和大臣们,也保持着沉默。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毕竟,那些元老,个个都是老狐狸,都成精了。

  他们保持沉默,恐怕也得了宫里面的某些承诺,至少是看到了宫中态度。

  看着面前的小小坟包,陈睦再次低头拱手一拜,然后,他转身看向他身后的官吏与士绅。

  明州,作为介甫相公新法的悟道之地,同时也是新学的发源地——介甫相公就是在觐县县令任上开始讲学的。

  自然,上上下下都是新党成员。

  陈睦就任明州后,奉旨意在明州大兴船厂,鼓励捕鱼,减免船舶和捕鱼的税收。

  最近更是开始大量的进行免税。

  在来自朝廷的政策支持和陈睦主持下,明州的商业氛围越加浓厚,受益人群不断增加。

  新法的支持率,自是一路走高。

  如今的明州,已是真正的新法根据地了。

  “有劳诸公今日来此祭扫,在下谨代表恩相王公,拜谢各位明公……”

  虽然陈睦从未在王安石门下求学,他也不是王安石提拔的。

  但,没有王安石变法的话,依他的资历和背景,哪里可能四十来岁就身居高位?

  他又去那里,得到当今官家赏识?

  所以,陈睦很识趣。

  自到任明州,就事事以‘介甫相公门生’自居。

  将自己打扮成了铁杆的荆国公拥趸。

  这既是为了方便施政,也是在向汴京表态。

  明州上下的官吏、士绅们,纷纷拱手:“谨从明府之命。”

  便在陈睦的率领下,浩浩荡荡的回到明州的罗城中。

  一入城,便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明州,本就是一个商业城市——太宗淳化年间,明州便已开港,设置市舶司,广迎海外商贾。

  于是,万里之外的异域商贾,纷至沓来。

  明州商业风气开始兴盛。

  如今,明州罗城的商业气息,更是浓厚无比。

  到处都是仓储。

  沿江的码头上,更是堆满了各种商品。

  大量船舶,日夜往来不息。

  在这里便是异域之人,也不算罕见——常常能看到真腊、占城乃至天竺、大食之人。

  如今,又因为陈睦奉旨鼓励私营造船业。

  这罗城内外,一个个大奥,开始涌现。

  都是明州士绅、商贾,从明州官府借了低息贷款,又受了官府的技术分享建立起来的。

  这些在陆地上,就可以建造船舶的大奥,规模大小不一。

  在最大的那三个大奥中,现在已经在建造,结合天竺、大食商贾的船舶特点,又运用大宋船舶技术的新式海船。

  这种海船,吸收了天竺、大食人乘坐的船舶所用的船帆——开始使用三角帆来驱动,力求让未来的大宋海船,也可以和那些大食商船一样,纵然逆风也可以航行。

  为此,陈睦还聘请了好几位来自大食的善于制造船帆的大匠。

  同时,船体则采用了大宋的技术。

  大量使用水密舱,采用三副舵设计,并运用了来自吉州、温州等地的多种成熟设计和技术。

  最后建成的船舶,将重两千料,长三十丈,可运数千石到一万吨的粮食或者商品。

  不止如此,三个大奥中,如今在建造的巨舰,所用技术虽然大体一致。

  但其船体和舰船外观,却都不相同。

  换而言之,那是三种不同风格的舰船。

  自然,私营船厂不可能做这种事情。

  这只能是明州官府的意志——准确的说,应该是陈睦传递的汴京官家的意志。

  这也是,那三家士绅,接受官府贷款的条件——为汴京官家,设计建造一款,能够在近海、远海之中,安全航行,同时运输大量货物、粮食的运输船。

  不考虑海上作战要求,纯粹只追求运输、安全和航行稳定。

  陈睦带着众人入城后,在去往州衙的路上,刚好路过那三个正在建设的大奥。

  他骑在马上,看着大奥中,那些正在挥汗如雨的船匠。

  嘴角露出笑容来。

  只待这些巨舰下水、适航成功。

  他就可以向汴京表功了。

  ……

  元祐元年六月癸巳。

  大宗正赵宗晟上书:右武卫大将军、康州团练使赵叔盎,四次唐突,已累放罪,显无忌惮,乞治罪!

  从之,以叔盎犯律,特展磨勘四年。

  都堂奏:乞罢承议郎、都大提举成都府永兴军等路榷茶、买马、监牧公事陆师闵,并降授奉议郎、主管东岳庙。

  这是被韩绛的孙子,韩宗道牵连的倒霉蛋。

  不止被降授,还被一脚踢到了东岳庙,去管东岳庙里的神仙香火去了。

  这在现代,基本对等于被流放宗教局、工会。

  理论上,他这辈子都没办法翻身了。

  不过,赵煦对此人显然有着自己的打算。

  所以,在都堂熟状到了赵煦手里的时候。

  他抹掉了陆师闵流放的去处。

  这么优秀的理财小能手,怎么能把人生大好岁月,用在东岳庙的神仙们身上?

  应该为大宋天下中兴,奉献自己的才智才对!

  所以,赵煦大笔一挥,改成了:责授邕州右江安抚副使。

  让这位元丰时代,以朝官身份,在成都府和永兴军,就差没把当地商贾们的钱包掏空的能吏去广西和吕嘉问搭班子了。

  赵煦的文字到了都堂,都堂宰执,自然没有异议——本身除授官职,就是天子权柄。

  何况,赵煦对陆师闵的发落,明显更重——邕州右江安抚司,那可是在交州北方,化外蛮荒之地。

  比岭南更南方!

  自古就是瘴疠险恶之所。

  搞不好连荔枝都没得吃!

  这在大宋朝野士大夫眼里,妥妥的贬嫡,而且是重贬!

  陆师闵本已待罪回京,得了旨意,立刻就被官差押送着,踏上了前往邕州的漫漫征途。

  他出京数日后,在京西就遇到了,燕辰统帅的御龙直和军医队们的凯旋队伍。

  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些本该在交趾瘴疠湿热之地病死的御龙直和军医们,大包小包的满载着各色布帛、金银,同时还带着大量交趾妇女的队伍。

  特别是御龙直的士兵们——他们身边跟着的,基本都是身高体壮的健妇。

  每一个身高都在五尺六寸上下。

  看的陆师闵怀疑人生——什么情况?

  他们在交趾做了什么?

  难不成,这些家伙把整个交趾所有身高及格的妇人都充了自家口袋?

  而陆师闵的想法,极为正确。

  在战争中和战后,燕辰统帅的御龙直士兵们,对金银、绢布什么的,几乎没有什么争抢的积极性。

  反正,也没有人敢亏待或者短了这些天子身边的禁卫——何况他们手里,还有着官家御赐的火器,动若雷霆,掷则糜烂数十步。

  所以,他们将精力完全放在了另外一个方面——搜罗符合御龙直审美的妇女。

  而众所周知,大宋的御龙直们的审美,与其他所有人都不同。

  他们不追求漂亮,也不在乎性格。

  他们对自己的妻妾,只有一个要求——身材高大、健壮。

  越高大,越健壮的妇人,越符合他们的要求和审美。

  百年来,御龙直们娶妻纳妾都是如此。

  奈何,大宋天下,特别是开封府附近,符合他们要求的妇女太少了,僧多粥少,竞争激励,好多人二十好几了,都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妻子,可急坏了!

  这次南征,燕辰带去御龙直将士,就像是掉进了米仓里的老鼠——交州北方州郡所有健壮高大的适龄妇女,都被他们欢天喜地的娶走了。

  好多人一下子就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美滋滋!

  甚至有幸运儿,一口气连娶带纳,带回了三四个身材高大健壮的交趾妇。

  喜得是连走路都飘飘然了。

  陆师闵在道左,见着这些耀武扬威的招摇过市的御龙直们。

  原本灰暗的内心,似乎燃起了希望。

  “或许,这邕州右江安抚副使,并不像吾想象的那么可怕……”

  “兴许,吾还能有回朝的那一天?!”

  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在六月癸巳日这天,赵煦在改了陆师闵的命运后,就在燕援率领的御龙直护卫下,乘上御撵,出了皇城,到了开封府。

  今天,是靖安坊的‘汴京学府’开售的日子。

  也是‘汴京学府’的展示区,正式对外公开展览,接受未来的‘业主’们考察的时候。

  赵煦虽不能亲临现场亲自看一看。

  但,他还是想要坐镇在开封府,以便第一时间就收到来自靖安坊方面的消息。

  ……

  赵煦的车驾,进入开封府的府衙,蔡京率领着开封府上下官吏出迎的时候。

  在开封府府衙东方,东华门外,马行街以北的靖安坊外,已是人山人海。

  孙赐带着下人,挤在人群中,紧张的看向那大门紧闭的‘汴京学府’。

  他有些紧张,生怕自己抢不到靖安坊的房子——这样一来,他如何向世人证明,他是当今官家的走狗呢?

  你连官家的房子都没有买到,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官家的走狗?

  笑死人了!

  和孙赐同样紧张的还有黄良。

  黄良甚至比孙赐还紧张——因为他做的买卖,完全就是靠着皇权庇护,才能展开的营生。

  一旦,他不能证明自己的忠诚,甚至哪怕是忠诚被怀疑——黄良都知道,自己是有死无生的。

  有的是人,愿意将他这个忠诚度不够的商贾踩死,然后取而代之。

  所以,黄良为了确保自己今天可以第一个冲进去,并在‘摇号’中抢到房子——越多越好。

  他不仅仅提前,交了整整十套房子的认筹。

  今天他还特地雇佣了数十名汴京城里有名的‘有活力人士’。

  个个都是精壮孔武的汉子。

  以确保自己在靖安坊开门的瞬间,顺利冲进去,并第一个开始摇号!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exec.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exec.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