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明祖训_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笔趣阁 > 历史直播:从千古一帝开始 > 第12章 皇明祖训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章 皇明祖训

  感谢“喜欢链荚豆的芈家人”“叶瑄喵”“两只老虎maple”“爱吃印度手抓饼的戈耀”“逍遥春秋笑长生”“予你同行2015”“熊山道的冷厉”“追逐夜光的影”几位大佬的打赏。

  祝各位身体健康,财源广进。

  ————

  【而如果我是一个平头老百姓。】

  【那建文帝的建文新政,先减轻官员犯罪后的处罚,又减少富裕地区地主的税,还允许当官使用举荐制,居然让文官控制武将。】

  【这TM赤裸裸的损害我这个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老子恨不得送他去见朱元璋。】

  【嗯,老子,道家圣人自称。】

  【不是说脏话。】

  【而接下来就是着名的皇明祖训。】

  【讲完这点终于可以说到我们的主角朱棣了。】

  ————

  大明应天府

  朱棣脸皮抽动,当然屁股也在抽动。

  诸位兄弟是恨有多深,打的就有多狠,尤其是二哥,比老爷子和大哥还激动。

  不知道还以为我抢了他的皇位。

  后辈你快些讲,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到我的风采了。

  古有张辽八百破孙权十万,今有我朱棣八百得天下。

  快说,我要看到老爷子和诸位兄弟惊讶的表情。

  哼,他们打我不过是气得天下的不是自己。

  快给他们看看,我做的事可不是谁来都成的。

  ————

  【《皇明祖训》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

  【首先先看序其中的一段话: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非但不负朕垂法之意,而天地、祖宗亦将孚佑於无穷矣!呜呼,其敬戒之哉!】

  【所以理解了吧,除非遇到天下大乱来一个光武帝一样的人物二兴大明,否则没一个皇帝敢改。】

  【明朝有且仅有一位,而且是很勉强可以改这个祖训的人叫朱棣。】

  【因为他是打上来的,可他不承认自己重新打了一次天下,非说这皇位就是洪武三十五年朱元璋给他的。】

  【他是朱元璋的好大儿,正统继位。】

  【为了维护自己的法理,凡是老爹皇明祖训提到的,他都照做。】

  【后来的皇帝就再也没有更改机会,违背皇明祖训的事只能偷摸做。】

  【稍不注意就会被文官用皇明祖训怼回去。】

  ————

  明朝永乐初年

  听到后辈提起此事,朱棣也是一脸纠结。

  改,那不证明我造反了?

  可不改,后世儿孙又被这祖训框住手脚。

  还是派人叫老和尚来商议吧,底下这群五大三粗的,让他们打仗还行,让他们出主意还不如我自己想的靠谱。

  ————

  大明应天府

  嘭——嘭——嘭

  嗯,朱棣又挨打了。

  朱元璋打的,边打边骂。

  “你造反就造反,还洪武三十五年。”

  “怎么?咱诈尸了?专门回来传位给你?”

  “让你不改皇明祖训,搞得后世儿孙框住手脚,让我大明亡了,咱打死你。”

  朱棣欲哭无泪,老爹你怎么能像个泼皮无赖一样,不准改是你说的,我没改你又怪我不改,王朝亡了能怪到我头上?把建文加上到我也才第三个皇帝,要照你这么说,那大明还是亡在你手上,毕竟你不建立大明,大明就不会亡。

  呜呜呜,好痛啊,好想哭啊,可这么多人看着,哭出来以后就没脸了。

  我忍!

  后辈你讲快些,快些讲我的风光事迹。

  ————

  【首章第一条:朕自起兵至今四十馀年,亲理天下庶务,人情善恶真伪,无不涉历。

  其中奸顽刁诈之徒,情犯深重、灼然无疑者,特令法外加刑,意在使人知所警惧,不敢轻易犯法。

  然此特权时处置,顿挫奸顽,非守成之君所用常法。以後子孙做皇帝时,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

  云何?盖嗣君宫内生长,人情善恶,未能周知;恐一时所施不当,误伤善良。

  臣下敢有奏用此刑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翻译一下:我老朱起兵四十多年,见过的人见过的事比你们吃过的盐还多,所以我不会犯错,才能够肆无忌惮的使用严刑峻法。

  后世儿孙长在深宫内苑,没见过世面,除了大诰和律法,其他的酷刑你们不准用。】

  【这就是很多小说都有的剧情:主角穿越回明朝直接上书要求按照皇明祖训做事,直接大杀一波文官。】

  【虽然朱元璋说的不准用酷刑,但是大诰里面的刑法更残忍。】

  【但主角这种方式多少就有点不太现实,大诰里面那些残酷的刑法朱元璋能用,朱棣勉强能用,后面的皇帝用不了。】

  【要用这些首先皇权要稳固,能够镇压可能发生的文臣武将叛乱,对朝堂的掌控力度要强大。

  你就算算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还有谁?

  嘉靖只能算半个。】

  【若这些都有,那用不用祖制也就不重要了。】

  【而且从朱元璋死后,除了短暂在朱棣时期用过大诰里面的规定和处罚外,其他时候基本已经名存实亡。】

  ————

  嘉靖皇帝朱厚熜轻蔑的笑了笑,这后人也不是什么都懂嘛,我居然只算半个,你怕是不知道我有多强。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对我来说钱和修仙最重要,至于大杀文官……呵,他们只要把朕的钱给朕收上来就行,杀了他们谁帮我收钱?

  杀了他们引起民愤我还怎么用他们人头去安抚百姓?

  后辈无知的很呦,继续炼丹,我有预感,这炉丹药必成。

  ————

  【第二:禁止复立丞相。】

  【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但权力只会转移不会消失,废了丞相之后皇帝要么像老朱一样,要么只能选择和朱棣一样,成立内阁把相权分散。】

  【即便朱棣不搞,后世儿孙也会搞,完全无法避免,即便后世儿孙个个都励精图治,不好色不宠幸奸臣也没办法。】

  【无他,太累了……搞不好能被提前累死。】

  ————

  大明应天府

  棍子无情地落在朱棣身上,每一次击打都像火烧般灼痛。

  也许是累了,也许是想通了某些事情。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棍子并叫来太医为朱棣清理伤口。

  朱标贴心的给老爹端上一杯茶缓解怒气。

  “标儿,你给咱说实话。”

  “假如你登基,你能不能像我一样把事情都处理好?”

  “会不会学老四搞什么内阁?”

  朱标坐在老爹身旁,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又缓缓放下。

  “唉,爹,说实话。”

  “很累,真的很累。”

  “我不想骗您,可或许我也会弄个和老四内阁差不多的帮我处理政务。”

  朱元璋只是闭上眼睛不知在思索些什么。

  ————

  【第三:皇亲国戚有犯,在嗣君自决。除谋逆不赦外,其馀所犯,轻者与在京诸亲会议,重者与在外诸王及在京诸亲会议,皆取自上裁。其所犯之家,止许法司举奏,并不许擅自拿问。】

  【提到这条就说一下朱元璋到底爱不爱民这个事?】

  【取决于论迹还是论心。】

  【论迹客观来说:可能有一半爱。】

  【论心如果是官员欺负百姓,那朱元璋肯定站百姓一面,他家就是被官吏欺负的。

  他知道官吏欺压百姓过重最终肯定会反噬到大明王朝身上。】

  【而如果是自己亲人,呵,不就几个贱民?我骂儿子一顿打一顿已经很给你们面子了。】

  【总不可能真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让我杀了儿子吧?】

  (咱有一个碗):自古以来皇帝大多皆是如此,有什么不对吗?

  【从来如此,那便对吗?】

  【而皇亲国戚名单除了皇室之外,有几家要重点说一下。】

  【即:魏国公家、曹国公家、信国公家、西平侯家、武定侯家。】

  【分别是徐达家、李文忠李景隆家、汤和家、沐英家、郭英家。】

  【下一条不征之国:朝鲜国、日本国、大琉球国、小琉球国、安南国、真腊国、暹罗国、占城国、苏门答剌、西洋国、爪洼国、湓亨国、白花国、三弗齐国、渤泥国。】

  【老朱在前面解释了: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这些地方穷得很,打下来有什么用?还需要中央供养。后世儿孙不要贪功冒进,为了炫耀武功做些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当然老朱重点提了:但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但是胡人还是要防备,该打还是要打。】

  【本质上讲最后得了华夏大地的是女真,老朱的防备没错,可灭了明朝的是李自成。】

  【你以为的女真: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实际的女真: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何处有满饷,建州皇太极。】

  【清朝的主力军团反而是投降的明军,不得不说真是讽刺。】

  【而老朱想不到定的不征之国其中的倭国居然在几百年之后能对华夏大地带来几千万人的死亡伤残。】

  【也不怪网友都对这条政策猛烈抨击。】

  【即便抛开后世我们所承受的战争,这条政策也是有大问题的,你可以告诫儿孙不要好大喜功,不要轻开战端。

  但你不能规定哪里不能打,这和宋朝前线打仗,后方的赵光义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自己给的阵图排兵布阵进攻不可更改一样。】

  【实在是贻笑大方。】

  ————

  北宋

  赵匡胤没有继续棍打赵光义。

  毕竟再打可就死了,打死了以后还怎么玩?

  等他缓两天再继续。

  可现在听到后辈言语。

  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前线打仗用后方的阵图?还不许改?

  这是打仗还是演戏?

  知不知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我儿子就被这样的人抢了皇位?

  我儿子还不如一个傻子?

  ————

  【接下来的都是一些教皇帝怎么做事怎么保护自己的,我们跳过这些。】

  【凡王所守者祖法。如朝廷之命合於道理,则惟命是听;不合道理,见法律篇第十二条。】

  【这里提到的第十二条就是朱棣靖难起兵的法理。】

  【接下来就是关于亲王违法犯罪的处理。】

  【凡王所居国城,及境内市井乡村军民人等,敢有侮慢王者,王即拿赴京来,审问情由明白,然後治罪。若军民人等本不曾侮慢,其王左右人虚张声势,於王处诬陷善良者,罪坐本人。】

  【要是有人侮辱王爷,那军民治罪。

  若是下人狐假虎威,收拾下人。】

  【王不可辱。】

  【最重要的来了。】

  【凡亲王有过重者,遣皇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有实迹,以在京诸皇亲及内官,陪留十日。其十日之间,五见天子,然後发放。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重则降为庶人,轻则当因来朝面谕其非。】

  【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柏觉得受到侮辱,直接自焚,按规定要先派人宣旨,三次不来再派人去,藩王确定是天子亲笔书信。】

  【重罪不能加刑,只能贬为庶人,轻罪那就只能骂一顿。】

  【而朱柏是什么都没接到就被包围了……】

  【或遣官谕以祸福,使之自新。若大臣行奸,不令王见天子,私下傅致其罪,而遇不幸者,到此之时,天子必是昏君。其长史司并护卫,移文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都督府捕奸臣,奏斩之,族灭其家。】

  【若是有大臣,不准王爷见天子就逮捕王爷,那就是奸臣,天子就是昏君,王府长史就可以写信给五军都督府去灭奸臣全家。】

  【所以,是不是就能想通朱允炆裁减五军都督府官员的原因?】

  【而朱元璋是真的爱儿子啊,接着看下面几条。】

  【凡风宪官,以王小过奏闻,离间亲亲者斩。风闻王有大故,而无实迹可验,辄以上闻者,其罪亦同。】

  【亲王有小的过错,你上奏是离间天家亲情直接斩首,亲王有大过但你拿不出证据也斩首。】

  【凡诸王京师房舍,或颇华丽,或地居好处,奸臣恃权,欲巧侵善夺者,天子斩之,徙其家属於边。】

  【你们谁敢抢我后代的房子直接斩首,家人流放。】

  【啧啧啧,可真爱儿子,别急,还有。】

  【凡王遣使至朝廷,不须经由各衙门,直诣御前。敢有阻当者,即是奸臣。其王使至午门,直门军官、火者,火速奏闻。若不奏闻,即系奸臣同党。】

  【这句应该不用帮大家翻译吧。

  本条加上法律篇第十二条就是朱棣起兵的法理所在。】

  【凡王国内,除额设诸职事外,并不许延揽交结奔竞佞巧、知谋之士,亦不许接受上书陈言者。如有此等之人,王虽容之,朝廷必正之以法。然不可使王惊疑。或有知谋之士,献於朝廷勿留。】

  【好家伙,收留奇人谋士这大概是准备造反,可老朱说这些人必须杀了但是不要吓到我儿子。】

  【啧啧啧,真爱儿子呀。】

  ————

  清朝康熙末年

  几位阿哥突然很想自己姓朱并且生在洪武年间多好,哪怕不能登上帝位,也能在封地好好当个藩王哪怕造反都死不了。

  现在可好,赢家通吃,输得人就只能宗人府过一辈子。

  ————

  大明应天府

  朱元璋闭着眼睛,想起了饿死的爹娘哥哥。

  咱有什么错?

  咱家人一个接一个都死光了,咱当了皇帝只是想让儿孙衣食无忧安享一辈子富贵。

  自古哪家帝王不是如此?

  咱有什么错,你这后辈倒是说得好听。

  那如果把你换成咱,过咱从小到大的日子,你难道不会这样做吗?

  ————

  【凡朝廷使者至王国,或在王前,或在王左右部属处言语非理,故触王怒者,决非天子之意,必是朝中奸臣使之离间亲亲。王当十分含怒,不可辄杀;当拘禁在国,鞫问真情,遣人密报天子。天子当询其实,奸臣及使俱斩之。】

  【朝廷大臣若是说些什么话惹怒王爷,那肯定不是天子授意,是奸臣捣乱,直接将他们逮捕。】

  【啧啧啧,当年始皇要是对扶苏说这么一句,扶苏肯定不会自杀。】

  大秦咸阳

  始皇也学会了后辈言语。

  “啧啧啧,恒古未见。”

  “我见过爱儿子的,没见过对所有儿子都这么爱的。”

  “我怎么越看他越像个地主,而不是皇帝。”

  “把华夏大地当做自家田地,文官武将就是管家和护卫,至于百姓便是他家的佃户。”

  “这样好像就能理解他的皇明祖训了。”

  扶苏倒是略过后辈调侃,思索父皇说的话。

  还真别说,这样就能想通他这皇明祖训的每句话了。

  ————

  【当当当,下面最重要的一条来了。】

  【凡朝廷新天子正位,诸王遣使奉表称贺,谨守边藩,三年不朝。

  许令王府官、掌兵官各一员入朝。

  如朝廷循守祖宗成规,委任正臣,内无奸恶,三年之後,亲王仍依次来朝。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既平之後,收兵於营,王朝天子而还。

  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於营。

  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後颁降。】

  【新皇继位,藩王就在藩地三年不来朝见,派遣王府两名官员入朝恭贺。

  然后悄悄的观察个三年,朝廷遵守皇明祖训、政治清明,藩王就踏踏实实来朝拜。

  如果朝堂有权臣奸臣,那就等天子发密诏起兵靖难。】

  【朱棣其实是缺少密诏这一环节和三年这个时间期限,不过不重要。

  朱棣解释道天子都被奸臣控制了,发不出书信很正常嘛。】

  【我朱棣心善,看不得我大侄儿吃三年的苦,即刻发兵救我大侄儿。】

  【而后面的关于靖难成功藩王拜见天子之后就回到封地。】

  【要么朱元璋真的天真到相信后代都和自己一样重亲情,看见皇位都能不心动。】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但是相对有点低,老朱也不是这么天真的人。】

  【而应该第二种可能性大一点,反正藩王也是老朱家的后代,只要天下是老朱家的就成。】

  【当然,这些就不太好直接写在祖训里面。】

  【写出来不就成鼓励造反了!】

  各朝列位皇帝都倾向于相信第二种,毕竟那可是至高无上的皇位。

  别说是亲戚,亲爹来了也不行。

  君不见自古以来为了这个位置杀兄杀父杀子的例子比比皆是。

  ————

  北宋汴梁

  侧身躺在床上养伤的赵光义也是心里感叹。

  皇兄还不如这朱元璋,你看人家多大方只要是他后代就行。

  我和皇兄可是一母同胞,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我的。

  何况赵构不是把皇位还给你后代了吗?

  至于吗?

  ————

  【而接下来的这一条被很多人引用来证明朱棣不是马皇后亲子。】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

  【老朱说要是皇帝无后,兄终弟及也只能立嫡子,庶子哪怕是长子也不行。】

  【朱棣登基之前之后多次强调自己是马皇后生子,由此很多人认为朱棣应该是越缺什么越喊什么,他隐藏了自己生母信息。】

  【也有一定可能,但我觉得还是另外一种,朱棣是在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强调自己不是篡位。】

  【你就看他自己编的那些事,比如兄弟们都是些混蛋,老朱最爱他,大哥和允炆隔绝内外不许他们相见,想立他为太子却被奸臣伙同东宫阻拦等等……】

  【他无时无刻都在用各种方式想来证明自己的正统合法性……】

  【所以一直强调自己真是马皇后生的也无可厚非。】

  【偏偏他想不到反而适得其反,不仅合法性没证明反而更让人怀疑……】

  【啧啧啧,得不偿失。】

  ————

  大明北京

  朱棣也是悔不当初,我也没想这么多啊,当初身边也没个明白人劝劝我。

  “老和尚,你看我还有机会改吗?”

  “怎么改?陛下总不会想传太后不是您亲生母亲?”

  朱棣愣愣的点了点头。

  “是啊,我说是我亲生母亲,别人就以为不是……”

  “那我说不是,那他们肯定就认为是。”

  “难道不对吗?”

  姚广孝手中佛珠都快被捏碎了,才忍住没有把彼其娘之骂出口。

  “陛下,若是如此,史书上只会记载你亲口所言非嫡子。”

  “这样是真的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那老和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怎么办?”

  “我一定要证明我是合法继位的。”

  咖嚓一声,佛珠碎了,老和尚的心也碎了,怎么就和正统继位过不去了?

  “唐太宗杀兄囚父史书记得清清楚楚也不影响他的评价?”

  “您为何非要做些自欺欺人的事情?”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了无挂碍,是名诸佛。”

  “善哉善哉。”

  言罢便自顾自的念起佛经,可惜朱棣执念太深,仍在思索到底该怎么证明我娘就是我娘?

  你拿我和李世民比?唐朝打天下有他,治天下有他。

  我呢?我出道时候大明都立国多久了……

  何况,我没有杀兄囚父,我可是正统继位……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exec.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exec.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