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舅舅,等等保儿!_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笔趣阁 > 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 第五十六章 舅舅,等等保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十六章 舅舅,等等保儿!

  入夜。

  朱元璋几人就在牛车上休息。

  朱元璋睁大着眼,望着天空皎洁的月色,心绪很乱。

  他知道,自己在地方问再多,也问不出实际的东西了。

  原因很简单。

  因为他不喜欢听,百姓也不敢讲。

  当年大诰颁布时,他便写道,百姓不得妄议君主,若有发现,四周民众当及时告官。

  这种情况下,百姓就算有不满,又怎么敢真的去说?最终问来问去,只能挑一些好的去说。

  朱标恭敬的站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多喘,他自然是看得出父皇心情并不太好。

  他也知道原因。

  只是不知该说些什么。

  如今的大明朝堂,跟夏之白说的有一定相似,父皇只愿意听自己想听的,至于那些不顺耳的,直接下令百官不准提。

  谁敢说,治谁罪。

  久而久之,天下哪还有敢说实话的官员?

  就算是御史,如今也只敢弹劾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甚至有的都谈不上弹劾,更像是变着法的夸父皇。

  在原本的计划里,父皇是准备去民间问问农夫的看法,再去应天府听听那些士人的话,如今却是不知父皇还会不会继续了。

  他也不敢问。

  良久。

  朱元璋收回目光,他看向朱标,一脸认真的问道:“老大,你说咱真做错了?”

  “当年你娘说咱,保儿说咱,就是咱那姐夫,都曾说过两句,他们都是咱自家人,都是亲人,咱要是没做错,他们为什么都要来说咱?”

  “只是咱错哪儿了?””

  朱标拱了拱手,苦笑一声,态度恭敬道:“父皇,儿臣不知。”

  “咱让你说。”朱元璋瞪眼。

  朱标抿了抿嘴唇,“儿臣看来,母后他们是何心思,儿臣不知,只是儿臣以为,父皇的心是好的,也的的确确在为百姓着想。”

  “父皇颁行的定税制,在儿臣眼中,便是利民的大好事。”

  “定税制下,以后再开垦土地将不增加税收,这样算下来,以后我大明耕地只会越来越多,随着人口越来越多,税收却没有随之增加。”

  “这对百姓无疑是大利。”

  朱元璋点头。

  这也是当初颁行定税制的初衷。

  朝堂收的田税定额,而后大明的土地跟人口只会越来越多,这样平摊到百姓头上的田税就会越来越少,百姓也会越来越富。

  到时朝堂若有缺钱,再向百姓额外征点口赋就行,基本不会影响到百姓的正常生活。

  这也是大明安民的长策。

  朱标又道:“父皇对官吏腐败抓的极严,凡百姓发现有官员贪污,可以不经过任何手续,将贪官抓起来,绑缚到京城问罪。”

  “这是大明吏治清明的原因。”

  朱元璋颔首。

  这的确是他的想法。

  只是推行了几年,却是没起到什么效果,至少这么些年,他就没见过有百姓真把官吏绑到京城来的。

  以往他以为是吏治清明。

  但现在。

  他没这个想法了。

  就算自己已颁行了相关的法令,但官是官,民是民,百姓又哪敢真的去告官?

  朱标偷摸着撇了朱元璋几眼,见父皇并不动怒,继续道:“父皇的初心初衷出发点都是好的。”

  “只是难以奏效。”

  “天下的局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前段时间,寿州府发洪水,死伤了不少人,而国库空虚,只能拨款十万两不到,救济不了太久。”

  “儿臣去问过户部,能否多拨一点赈灾款,户部只是给儿臣看了看大明每年能收上来的钱粮。”

  “只有三千多万两。”

  “很多都被规划安排好了,根本就没办法多调钱粮,想多给银子,只能从百姓那多征杂税。”

  朱元璋面色一沉,已有些不悦。

  朱标低着头,装作没有看见,继续道:“父皇有时候就太急切了,总想一个人把天下事都安排好,给我等子孙留下一个太平盛世。”

  “但天下不会始终都按着父皇所想去运转,大明如今有些僵化,有些过于死板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iexec.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iexec.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